找到相关内容145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梁武帝的“神明”观及其佛性思想

    灵根寺释慧令、光宅寺释法云、定林寺释僧柔、开善寺释智藏等,均对“心”(神明)在成佛中的作用给予了积极辩论。其中,释宝亮与萧衍同以“心”为正因佛性,主张神明妙体,绝于生死,不变。故不排除两者的联系,均正...”(无明)所蒙蔽时,用心攀援,只见万物生灭变异,无一能住。然无明也是神明,本于一“心”,其性不变。此无明神明之说与东晋于法开的识含宗(般若学派“六家七宗”之一)中所谓“惑识”,“识含于神”,以及...

    谭 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1570062.html
  • 三自性与唯识中道义

    无性由水月镜花所显,胜义无性由清净无染的太虚空所显。此中龟毛兔角无所有,水月镜花有而非真,清净太虚空不变,所以依三无性亦建立非有非空的中道。  因此,就“三性三无性”能对执有者示其非有以对治,对执...就是诸法的真实体性,亦称之为如来藏,法界等。这圆满成就,真不动的诸法真实的体性,是无虚妄、无生灭、无增减、无造作的。无虚妄,无增减这是表示圆成实相,而非虚妄的遍计所执相;无生灭、无造作这是表明了圆成...

    妙相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273539.html
  •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

    收则全收;生则俱生,灭亦悉灭;不变不变。若明斯理,当体即是大般涅磐,即可名之为佛。  说道难与易,庞公、庞婆早有名言传世,但是我们也不能让古人专美于前,狮子也有两句话在,且听吾为诸君开口道来:...耳熟能详。《过水颂》与《涅磐经》上的"、乐、我、净"以及六祖慧能的"何期......"一样,是对佛性问题所做的最准确、最生动的概括和表述。所不同的是,"、乐、我、净"重在对自性本身性德的阐述,没有...

    解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473706.html
  • 金刚经义随说

    不能比,恒沙身命布施不能比,乃至每日三时以恒沙身命布施,经无量万亿劫,亦不能比。功德较量,凡夫原要惊怖不信,不知一为有相,有生灭,终不足恃。一为无相无生灭,不变;一为可夺,一为不可夺;一为有量,一为...处处皆现如来身。夫“如来者,诸法如义”。“如”言不变,“来”言随缘,随缘不变不变随缘,亦如亦来,故名“如来”。“诸法如义”者,百界千如,无一实法,无实无虚,义属平等。愚者妄执如是为有形相,认为若坐若卧...

    王骧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0186958.html
  • 试论鸠摩罗什的大乘佛学思想

    根本。“我”,是主宰义,“无我”即所谓宇宙人生万事万物均由因缘而生灭变化,不能不变。认识了这种道理,便不去执著外象,可以减少痛苦,进而达到理想的境界。...ldquo;不滞于无则断灭见息,不存于有则等冰消,寂此诸边故名曰中,问答析微所以为论。··一亦名中观,直以观辨于心,论宣于口耳。”因此,《中论》又称《中观论》。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5242532.html
  • 原始佛教基要概念汇编

    它是“无明” (AVIJJA)的具体表现.   “我见”解释为:认为在每个人中有一不变、亘古长存的绝对实体。这实体就是那千变万化的现象世界背后不变的...就是世间熄灭的。   同时涅磐绝不是一种存在于万事万物中的特性,也不是预先存在于修行者心里的,因为这正是佛陀曾严厉批评的印度教吠檀多哲学外道的涅磐定义.即有””和否定修道的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947491.html
  • 一切法与五位百法

    不依五根、六尘而起,所以不与色法相应。(3)不是不变,或许有一天她发觉还有人比她成就更高,或者觉得这不是她要追求的目标,这种成就感便消失了。因它依“缘生缘灭”而变化,其产生的过程乃是来自第八识的种子...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”。  (4)无法无来,有为法有过云、现在、未来等三世迁流刹那生灭的变化;无为法常住不变,万古存,故无去来。  此无为法是湛然常住,自然存在,历古今而不变。  (参照《大乘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547990.html
  • 识自本心

    眼耳鼻舌身意等识)的种子递转相生。如来藏体本来清净,虽被无明所依所染,有染心起,但其体性,本自清净,不变,此点唯佛能证知。因佛已证离念心性,了知心性从本已来,离念无念绝不与念执相应(著念)。六祖惠能曾说:「...境性本空,故空妄境,实无可空。於妄心空,心性真有,故空妄心,遂究竟显实也!2 如实不空--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(不变,起一切净法,妙德)。起信论云:「所言不空者:已显法体空无妄故,即是真心...

    陈延进博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1149066.html
  • 四句偈试述

    只为明心”。众生本具不变,湛然常住的金刚佛性,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,有随缘显现万法的德用;随净缘而成四圣,随染法而六凡,非经修而生,亦非不修而消灭,本自具足清净圆明。然而,众生愚钝不识,只因那无始的...争执不休的问题,即经中佛说的四句偈。历来诸多的译经法师和祖师乃至注疏的大德,都没确定四句偈的内容。因此,教内人士皆各执己见,如:罗什大师在“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”之后,译也的四句偈是“若是以色见我,...

    同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049722.html
  • 唯识与唯了别 ——“唯识学”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再诠释

    是无常性的,但其自体性不变、独立存在,境也如此。因此,识与境即是能取与所取。但识别、了别的意义不同。二者皆是识的认识功能,没有识的实体性色彩。当以识别、了别描述识与境时,即是(能)识别与所识别、(...页) 但实际上“识”对“了别”的换用极不当。前面已有分析,此处总以四点说明:一者,识与了别有体、相之别。虽然瑜伽行派否定识是有恒不变自性的实体法,即能取,但在依他起性意义上,还是承认识是有体的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4452981.html